民航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实验平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世界科学前沿,主要面向民航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的安全高效运行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实验平台现已购置或搭建机载航电模拟平台、航空动态监视和大数据平台、雷达管制模拟机实验平台、机场运行全景增强监视平台、机载设备与飞行模拟平台、空管仿真软件AirTOP等实验设备,现已搭建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实验室、城市空中交通联合实验室等,开展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协同空管运行、通航运行服务、无人机物流、航空宽带通信、先进机载设备等方向的研究。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制和成果转化应用。

雷达管制模拟机实验平台 |

机场运行全景增强监视平台 |

机载设备与飞行模拟平台 |

城市无人机运行管理平台 |
平台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优秀教师派驻为基础,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和培养有学术潜力的青年人才并举,建设高水平专职科研教职梯队。团队依托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攻民航空中交通、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研究方向,现有北航派驻教师5人、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5人、硕博研究生4人。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973课题、863、预研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

蔡开泉教授: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一直从事网络化协同空管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空管科研计划、民航空管科研计划等项目30余项,累计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

罗喜伶教授:中法航空大学民航学院筹建院长,国家空管新航行技术重点实验室总工,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从事空中交通管理科研逾二十年,主持完成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工信部民机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50多篇,编著了《民航广域信息管理技术》教材,参与了《现代空中交通管理》、《低空空域监视与通用航空管理》的编写出版;完成了中国民航空管行业标准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奖2项。

朱衍波教授:至今历任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兼任国家空管新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在航空通信导航与监视、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公司应用与服务等方面,主持了50余项国家级和民航科研与工程项目,发表SCI、EI等论文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百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多项。